2022
12/16
09:52
來源
無錫日報
分享
昨日(15日0),在寶界公園游船碼頭,10艘漁船緩緩駛入蠡湖,開展漁業資源監測性捕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生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徐東坡介紹,此次是對蠡湖全水域的漁業資源精準摸底,時間將持續至明年1月3日,為期20天。后續將就漁業資源、多樣性保護和科學利用提出“蠡湖方案”。
“保障蠡湖水環境質量,并非只管住岸上的污染就好。水清、水體生物群落結構合理,蠡湖的‘健康’才是可持續的。”徐東坡說。2007年—2010年,我市實施“凈水漁業”技術對蠡湖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共放流鰱魚、鳙魚200余噸。魚類攝食各種浮游動植物,也就將氮、磷等營養鹽類富集到體內。2009年、2010年,我市進行2次鰱、鳙捕撈,總捕撈量約為450噸,相當于從湖體帶出氮13.6噸、磷3.64噸。這樣,水體提高了自凈能力,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修復水生生態系統。蠡湖水質和2007年相比,2010年總氮下降了77%、總磷下降了48%,均已達Ⅲ類水標準;4年內,湖水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下降了11.3%,湖泊富營養狀態逐年好轉。
現場看到,寬闊的湖面上,一艘艘漁船從東往西行駛,漁網從船尾滑下后隨著沉入水里。徐東坡介紹,根據蠡湖水域生境和魚類資源特點,這次作業漁具主要為網目大于3厘米的趕網。一組在百米高噴水域實施作業,時間約一周;另一組從金城灣大劇院水域往寶界橋方向趕網,待第一組完成百米高噴水域作業后,再從犢山節制閘往寶界橋方向趕網,最后形成合圍。由于季節原因和趕網不能有效捕撈鯉魚等在水體下層活動的魚類,漁民還以絲網或矮踏網等網具輔助作業。
整個監測性捕撈按“抓大放小”實施。如鰱魚、鳙魚只有每條重量不低于3千克的才能被捕撈上岸,小于限定捕撈規格的漁獲物都要重新放歸至蠡湖。市漁政執法監督支隊對監測性捕撈進行全程監督。
在一艘漁船上,幾名工作人員利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底泥,利用采水器采集水樣后裝入瓶子后放入藍色的箱子里。工作人員介紹,這采集的是水體餌料生物樣品,之后將在實驗室里用顯微鏡鑒定水體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的種類、數量等。監測人員還將對捕撈上來的魚做好調查和捕撈記錄,對魚類種類、重量和尾數等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這樣的監測性捕撈,就可了解蠡湖里有哪些魚、數量多少,現有水生生物群落是否合理,后續還能容納多少魚等,為以后實施以漁凈水打好基礎。徐東坡說,由于湖泊漁業資源有自身替代性、游動性、資源量的波動性等特點,需長期持續開展監測,才能更好地反映漁業資源量及變動趨勢,以便于實施科學有效的措施精心呵護蠡湖生物群落。(朱雪霞 文/劉芳輝 攝)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