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傳媒
首頁 > 太湖潮 > 太湖e評 > 正文

讓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2022

12/17

10:29

來源

無錫新傳媒

分享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弘揚延安精神》。文章指出,在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育形成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代代傳承下去。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從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在陜北發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由衷慨嘆,到毛澤東同志為犧牲的一名普通八路軍戰士發表《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13年崢嶸歲月,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這片紅色沃土上留下了優良的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走進新時代,我們更要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感悟延安精神的時代魅力、傳承延安精神的恒久價值,讓延安精神在接續奮斗中綻放新時代光芒。

  用延安精神點亮信仰之光。“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抗戰時期,延安如燈塔,成為4萬余名知識青年拼死奔赴的革命圣地。“到延安去”之所以響徹中國大地,是因為那里有指引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精神寶塔”。歲月流金,信仰永恒。從延安到全中國,從實現站起來、強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到新時代脫貧攻堅戰場、鄉村振興之路上一批批共產黨人的沖鋒在前,黨始終領導我們沿著正確政治方向,以大江大河般的信仰偉力,向著遼闊大海奔騰不息。面對新征程上的考驗,唯有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才能在化危為機中贏得歷史主動,在攻堅克難中煥發新的氣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探尋黨史的源頭,“人民”是延安精神的意義所在,更是一條始終貫穿歷史的主線,以此為脈絡可以洞見,一部黨的奮斗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從舊窯洞流傳的“只見公仆不見官”的佳話,到戰貧路上“投身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堅定抉擇,再到新時代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書寫于物阜民豐、萬家燈火的偉大變革……一步步的幸福腳印印刻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新征程上,重溫延安故事、感悟延安精神,就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用奮斗書寫更美好的生活。正如那首陜北民歌中唱道,“瓜連的蔓子,蔓子連的根,老百姓連的共產黨,共產黨連的人民”。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但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詩人祁念曾在《延安,我把你追尋》中發出呼喊。延安時期,面對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毛澤東同志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令荒草叢生的“爛泥灣”變成五谷豐登的“好江南”。“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更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迎難而上、奮發圖強。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靠近勝利彼岸,越要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唯有一仗接著一仗打,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勇毅前行。

  從歷史走進現實,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華,是革命精神的傳承,更是時代精神的體現。讓我們透過歷史的鏡頭,更好地了解來路,以奮進為最好的姿態,讓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宜聲)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

又大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_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_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