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文化重地學前街
無錫的學前街,早在北宋就已存在,至今這里還能發現眾多的歷史遺跡,能看到從這里走出的大批社會名流的蹤影。歷史上的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堂、無錫
無錫東門鉤沉
歷史上的無錫東門一帶似有被人看輕的現象,有人以調侃的口氣說:南門的豆腐西門的柴,北門有數不清的桃棗和芋艿,只有東門無啥買。
鳳飛于吳,鴻山遺址的千年故事
冬日的暖陽,普照在鴻山國家遺址公園現場的一個個土墩上,靜謐的土地似乎訴說著一個悠長壯闊的故事。樹叢中隱著一座黑黃相間的尖頂木結構建筑,這
為什么說半個無錫城都是在這里燒出來的?
無錫有一句老話“半個無錫城都是在這里燒出來的”,還有“上塘十里盡開店,下塘十里盡燒窯”之說,這里還有一條路叫“大窯路”。為什么有這樣的老
蔡孝友祠:孝友正氣千古傳
惠山古鎮祠堂眾多,孝友祠和宗祠是惠山祠堂群的重要構成,蔡孝友祠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沿著惠山浜一側一路向前,走過王文正公祠,只見一座保存完
輕院老紅樓:續寫輕工業佳話
在濱湖區河埒街道,有一棟特殊的歷史建筑,它樸素且充滿年代感的外觀與周圍現代化的樓宇截然不同,讓過往的行人不由駐足多看幾眼。它就是原無錫輕
巨賈舊地,融入運河新時代
位于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鐵樹浜老宅坐落在運河東岸的南下塘,這里曾是錫城巨富的舊宅第,如今老宅修舊如舊,外觀仍是舊時風貌,內部卻已融入當下
錢氏舊宅:巡塘河畔訴古今
在巡塘古鎮河畔坐落著一座威嚴氣派、裝飾奢華的大宅院——錢鳳高舊宅。該宅院建于民國十四年(1925年),雖歷經近百年的滄桑煙雨,至今仍保存相對
顧毓琇:百科全書式的碩學鴻儒
現代中國的百年史上,很少有人能擔得起這樣的贊譽:百科全書式的碩學鴻儒。但有一位當之無愧,他就是無錫人的驕傲——顧毓琇。先生以自己一個世紀
畫家朱新建的陽羨緣
我與朱新建相識、相知,到成為摯友,屬偶然中的必然,或許是天意,或許是命中注定,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記憶的故事。
夏承燾日記中的國專滬校
近期,無錫國專紀念館正式開館。無錫國專在1921年初正式開辦,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一路轉遷至廣西桂林辦學。1938年校長唐文治因年邁體弱且水土不
“紅”粉知己:馮其庸與宋惠民
馮其庸生在江南無錫,是中國著名的紅學家、西域研究專家,又是有成就的書畫家,也是出色的詩人。宋惠民生在東北長春,是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